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宁波市律师行业惠企助企出“实招”
最新动态
宁波市律师行业惠企助企出“实招”
2025-02-2819
点击标题下「浙江律协」可快速关注





为更好服务企业纾困解难,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,宁波市各区(县、市)司法局、律师协会分会(联络组)积极了解企业问题诉求,以“用户”思维搭平台、出指南、建机制等,为助企惠企出“实招”。




鄞州:

创新推出“法拼拼”组团服务

做好企业“法务管家”

鄞州区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痛点堵点,联合镇街探索推出普惠便捷的“法拼拼”团购式法律服务,采用“拼团式”“1对N”模式,全力破解传统法律服务模式的高费用弊端,共105家企业向7家律师事务所参团购买306次定制业务,使得服务费用从每年3-5万元降至1万元以内。全力打造“法拼拼”惠企驿站,帮助企业法律体检50余次,受理法律咨询120余次,合法性审查70余份。创设“益企go”课堂,开展微课堂10场次,覆盖企业120余家次。充分调集法律资源,打通“共享法庭”、“三理调解工作室”、“法拼拼”顾问律师团,成立企业调解“直通车”,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解纷服务。目前已调解涉企消费纠纷、生产经营纠纷等矛盾50余起,切实帮助企业通过非诉途径解决矛盾。

海曙:

多方联动 双轨推进

助力区域企业防范法治风险

为充分排摸企业法律服务需求,统筹协调律师服务资源,海曙区积极引导律师团队充分依托“锋领律师驿站”“千所联千会”“村社法律顾问”等载体深入区域内企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活动。2024年围绕《公司法》修订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,与区工商联、81890志愿服务中心、区人社局、区市监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相关涉企法律宣讲活动30余场。线上、线下双轨推进,通过开展讲座宣讲、现场咨询、网络直播等活动拓展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,2024年累计为区域内企业提供线上线下“法治体检”等服务4000余家(次)。



江北:

发布首套《市场主体法律服务指南》

精准服务企业

为充分发挥律师行业专业优势,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的法治难题,江北区发布全市首套《市场主体法律服务指南》,共计7本70余万字。指南由30余名专业律师组成原创团队,采取走访调研、问卷调查等方式,累计调研124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中小微企业,梳理市场主体法治需求及难题,优选本地企业的纠纷案例进行说明分析,累计收编上百个服务案例,提出100余条律师专业建议。此外,江北区商会法律服务驿站及全区25个网格化法律服务驿站积极发挥作用,结合指南中涉及的市场主体风险防范、合规管理、税收优惠与风险防控等为企业提供“点单式”法律服务。《指南》印发以来已开展23次送法进企业活动,惠及企业57家,开展专题讲座2场,制作指南讲解视频7个。



镇海:

做深做实“楼宇法律服务管家”服务项目

镇海区持续优化“一楼一团队”楼宇企业法律服务模式,推出“1+12+N”服务模式。“1”是为新城34幢楼宇“一对一”配备法律服务管家团队,“12+N”为汇聚全区12家律所服务资源,结合楼宇企业需求拓展法律咨询、法治体检、商事纠纷调处、涉外法律服务等“N”项法治服务,通过为企业提供“线上+线下”法治点单服务、“律师+网格”上门走访服务,实现对楼宇内3000余家企业的全覆盖法治保障。楼宇法律服务管家团队组建以来,团队内68名律师积极开展暖企护航服务进企、公益市集法律服务、上门法治体检等各类助企服务活动,累计为企业、员工提供法治服务700余次。


北仑:

创建“法雨春风”律师企服团

提供“点单式”惠企便民法律服务

北仑区组建“法雨春风”律师企服团,在全区14个工业社区均设立律师值班窗口,定期汇集企业法治需求并安排律师上门解答企业法律咨询,为企业、职工提供便捷、高效的公益性法律服务。随着“法雨春风”企服团律师队伍不断壮大,服务行动品牌化开展,已累计走进企业提供法治体检3000余家(次),提供上门法治服务22场。并根据服务中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梳理形成律师法治讲座普法清单,对企业、社区、职工等有需求用户提供“点单”式服务,共讲授普法课程15场,充分发挥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积极性。



余姚:

创新“涉外会展法律服务一件事”

助力企业出海

在优化法治服务体系过程中,余姚市注重将省级指导目录与本地特色服务深度融合,创新推出“涉外会展法律服务一件事”,以全流程服务助力企业“出海抢单”。展前,聚焦合同审查,提示知识产权自检,预防用工风险;展中,提供法律咨询服务,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讲,进行纠纷调解;展后,处理意向合作方问询和意向书相关合同审查。“涉外会展法律服务一件事”强化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,以专业化、全链条的服务为余姚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,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稳健前行,促进区域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高质量发展。




慈溪:

高标准打造涉企法治服务“一站式”平台

为充分发挥律师行业在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、服务实体经济中的积极作用,慈溪市聚焦企业发展法律需求和营商环境领域重点、难点,面向全市律师事务所、律师征集法律服务产品和宣讲课题,将律师执业与涉企法律实务相结合,梳理重点宣讲课题50讲、研发特色服务产品7件,为企业开展“精准式”“菜单式”服务,帮助企业有效防范、应对、解决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现实法律问题和合规风险,维护企业合法权益、促进行业良性发展。截至目前,累计开展专题宣讲124场。



宁海:

建立企业涉外法律事务工作机制

宁海县建立涉外法律服务部门协同推进、分所联合总所、涉外团队协作、公司律师帮扶、高校团队合作和律协团队共享等六项机制,有效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供给水平,大力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。持续完善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专区和全县27家“民商法治诊所”等平台建设,积极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指引。



奉化:

开创水蜜桃产业法治服务新模式

聚焦本地水蜜桃农产特色,奉化区主动靠前提供纠纷化解、合规审查、权益维护等法律服务。聚焦果树界址、运输果损、销购利益分配等引发的矛盾纠纷,吸纳司法所、市场监管所、农办、律师事务所等8个单位、15名人员,在区水蜜桃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立“水蜜桃矛盾纠纷调解室”,针对难以调解、需要起诉的复杂纠纷,实现“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解决”。征集水蜜桃种植农户在购销、税收等3类6项需求,对照汇编5份示范性合同文本、打造?2个高频法律问题清单,精准对接农户法律服务需求。构建“群聊抢单”需求快响模式,实现水蜜桃相关涉法简单问题当日答复,复杂问题3日内答复。成立“桃保姆”专业普法队伍,在萧王庙街道前葛村水蜜桃交易市场开设普法摊位,驻点式提供普法宣传、案例讲解等精准服务,提高农户对知识产权和地理标志的保护意识。


象山:

成立涉企普法讲师团

推进企业法治素养培育“一类事”

为充分发挥律师行业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、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,象山县组成立涉企普法讲师团,并出台《象山县涉企法治服务万事通》。涉企普法讲师团以律师为主体,根据授课内容划分为商事合同类、风险防控类、经营发展类、劳动保障类、涉外法务类以及土地房产类六个组别,通过为企业提供集成化、定制化、套餐式的法治素养培育服务,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,让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主体都能精准获得法治素养培育。自去年8月成立以来,累计开展专题宣讲4场次,覆盖企业210家。



浙江律协  转载发布

来源:宁波律协

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